心理障礙是指因心理、生理或環境的影響,導致思考模式、情緒或行為處於長期失衡狀態,並為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及痛苦。

常見的心理障礙有憂鬱症、焦慮症、暴食症、厭食症、睡眠障礙、創傷後壓力症候群、思覺失調、精神分裂症等。雖然每個人都有可能經歷心理失衡的情況,但一般人只要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法、經過一段時間便能適應回復;而心理障礙者則可能需要較長時間及專業的介入。

與其他身心障礙一樣,心理障礙的症狀並不受控於當事人本身。雖然嚴重的心理障礙會使人產生波動的情緒、錯亂的思緒、性格或喜好上的改變、甚至自殘或自殺的念頭,但大部份患者均無傷害性的行為表現,並且能透過心理治療、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等,回復病發前的功能水平。

縱然心理障礙會使學習、生活及社交都變得困難,但不少心理障礙人士在治療及親友的支持下,仍能克服困難,取得相當的成就。如患有精神分裂的美國數學家兼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殊教授、受憂鬱症困擾的香港著名填詞人林夕、曾患焦慮症的香港導演張堅庭,及其他著名運動員、商人、演藝人員等。

  • 原有的分析力、專注力、記憶力、人際交往及自我照顧的能力,都會被不穩的精神狀態削弱,因而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應對日常生活;
  • 較容易感受到壓力,引致失眠、食慾不振、體力欠佳等生理問題;
  • 對負面訊息份外敏感,承受壓力的能力也較低;
  • 因為情緒及行為的不穩定,而容易被朋輩孤立、歧視,繼而產生自卑、社交退縮等惡性循環;
  • 部份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心理障礙學生,可能會被藥物的副作用影響他們的活動能力。

如何協助心理障礙學生